萬里望花生原來改咗名?涼果店教你香港人最愛吃法
由 龍城公鳳
萬里望花生是什麼?
在香港,提起花生,許多人第一時間聯想到的,往往是陪伴球賽、宵夜或茶聚的必備小食。然而,若細分花生的種類,「萬里望花生」無疑是最具代表性、也最值得被細細講述的那一款。
對不少人而言,「萬里望」或許只是包裝袋上熟悉的名字;但你是否曾好奇,「萬里望」究竟是一個品牌、產地,還是一種獨特的製作方法?事實上,萬里望花生的背後,隱藏著一段從馬來西亞小鎮傳到香港街坊小店,並貫穿幾代人味蕾記憶的故事。
萬里望不是品牌,而是一個真實的地方
「萬里望」原名 Menglembu,位於馬來西亞霹靂州怡保市郊區,早於上世紀三四十年代,這個小鎮便以盛產花生聞名。當地華人商販受家鄉保存食材智慧啟發,首創將花生浸泡於鹽水,再曬乾、烘焙,使其外殼帶有微鹹,入口更添香脆,與一般清炒花生有明顯分別。
這種獨特的製法迅速在當地流行起來,當時甚至有多達數十間大小花生廠爭相使用「萬里望」作為招牌,並將花生外銷至新加坡、香港,甚至隨著華僑的足跡遠播世界各地。對許多老一輩的香港人來說,「萬里望」不僅是一個產地名,更逐漸演變成這種特殊口味花生的代稱。
「食住花生等睇戲」:香港人的集體回憶
萬里望花生於香港走紅,與電視、球賽、茶檔文化密不可分。許多家庭中總會備上一包萬里望花生,不論是看電視劇、或是深夜與朋友打麻雀,隨手撕開一包、剝殼品嚐,都是再自然不過的畫面。
經典的電視廣告歌「小小鹹,多多脆……」更是讓這個名字深入民心,成為不少七、八十後香港人的共同回憶。雖然人們口中習慣稱其為「萬里望花生」,但真正的註冊商標其實是「金龜嘜」等生產商。然而,消費者更傾向於用地名稱呼這種特有的口味與製作工藝。
進入千禧年代後,由於馬來西亞當地的一些花生廠相繼搬遷,有些廠商轉往印尼等地種植與加工,再回銷香港市場。為了遵守商品說明條例,部分生產商逐漸不再大張旗鼓地使用「萬里望」作為註冊商標,而改稱「萬里脆」等名稱。不過,對街坊而言,不論名稱如何更改,那一口鹹香脆口、與啤酒最搭的花生,大家依然習慣稱它為萬里望花生。
老字號涼果店如何保存這份味道 代代供奉一份鹹香的情懷
在大型連鎖超市普及之前,許多街坊依然會特地走進熟悉的涼果店,選購散裝萬里望花生。一些專門店甚至會沿用傳統秤賣的方式,將花生放在大缸中,讓顧客可以根據口味和新鮮度自行挑選。
以九龍城一帶為例,許多老街坊習慣到相熟的店主手上購買花生及各式涼果。這種「試味後秤幾兩」的街坊模式,延續了上一輩人對萬里望花生的執著:味道要足夠鹹香、殼要夠薄夠脆,花生本身不能有霉味或異味。這些都是散裝花生比預先包裝更能展現真章的地方。
對於這些小店而言,他們賣的不僅是一袋袋花生,更是街坊彼此之間的信任,以及一份代代相傳的味道。不少熟客都知道,涼果店背後往往藏著一個默默經營多年的家庭。老闆們堅持每日補貨新鮮貨源,無論是萬里望花生還是各款珠豆、鹹乾、珍珠紅,都以人手挑選,確保品質。
如何選購與保存萬里望花生?
若想挑選正宗萬里望花生,首先可以觀察外殼是否完整、是否有鹹水浸製後的微光澤。剝開後花生顆粒應潔白飽滿,咬下去鬆脆無油耗味;若花生味淡或殼身濕軟,則多數已受潮或非傳統製法。
香港氣候潮濕,萬里望花生最怕回潮變軟。購回後應盡量密封保存,置於陰涼乾燥處,如打算慢慢食用,建議分批放入雪櫃冷藏,以保持最佳口感。
萬里望花生,不只是花生
對一些年輕人來說,萬里望花生或許只是一款普通的懷舊零食;但對許多街坊而言,它是一種跨越年代的味覺符號,也是一種獨特的社區記憶。
下次你再打開一包萬里望花生時,不妨停下來感受一下。它承載的,不僅是鹹香與脆口,更是一段從馬來西亞小鎮遠渡重洋而來,經歷街坊手口相傳,直到今日仍在香港士多和涼果店裡悄悄延續的溫馨小故事。